李白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】

黄鹤楼孟浩然之广陵

李白

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

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
【诗人名片】

李白(701—762)

字号: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又号“谪仙人”

籍贯:祖籍陇西成纪(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)

作品风格:豪迈纵逸

诗人小传:

李白(701年~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一说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(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),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(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),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,他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,也是唐朝最富盛名的浪漫主义大诗人,人称“诗仙”。

李白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,漫游各地,曾多次写诗干谒权贵,但未得回应。直至天宝元年(742年),他才因道士吴筠的推荐,被唐玄宗召至长安,供奉翰林,其文章风采名动天下,也深受唐玄宗的喜爱。但玄宗只是待其为文学弄臣,这使志向高远的李白深感痛苦,再加上权贵的谗言,他在京仅三年即弃官而去,继续漫游生涯。安史之乱爆发后,李白投入永王李璘幕府,想要为国效力,但李璘旋因与唐肃宗争位而败死,李白受到牵连,被流放夜郎(在今天贵州境内),途中遇赦,投奔族叔、当涂县令李阳冰,不久去世。

李白为人洒脱不羁,傲视权贵,他的诗歌也鲜明地反映了个性,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,形式多变、种类浩繁,想象奇特、气概豪迈、情绪激昂,开创了唐诗一大高峰。从艺术成就来说,他的乐府、歌行及绝句成就最高。其歌行完全打破传统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模式,空无依傍,笔法多端,达到了任意随性而变幻莫测、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。其绝句自然明快,飘逸潇洒,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以表达无尽情思。贺之章初见即赞其为“谪仙人”,杜甫写诗称其“笔落惊风雨,诗成泣鬼神”,唐诗的高峰向来“李、杜(甫)、白(居易)”并称,李白占其魁首。

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原文翻译赏析视频-李白-七言绝句-唐诗三百首

【李白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】

送孟浩然之广陵:此题别本作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,“之”是前往的意思。

烟花:指繁花盛开,花气如烟。

【李白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1】

故人向西面辞别了黄鹤楼啊,趁着三月间繁花似锦的日子,乘船前往扬州。那一叶孤帆的影子越来越远,直至融入碧空之中,我只能见到长江蜿蜒地流向天际。

【李白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2】

老朋友在黄鹤楼和我告别,在光明媚的三月去扬州。

一片帆影渐渐消逝在碧空里,只见滚滚长江向天边奔流。

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原文翻译赏析视频-李白-七言绝句-唐诗三百首

【李白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1】

这首诗,乃是李白初次离乡漫游,于荆楚之地辞别孟浩然时所作。唐汝询在《唐诗解》中说:“‘黄鹤’,分别之地,‘扬州’,所往之乡,‘烟花’,叙别之景,‘三月’,纪别之时。帆影尽,则目力已极;江水长,则离思无涯。怅别之情,俱在言外。”已经解释得很详尽了。

黄鹤楼是楚地名胜,想必李、孟二人经常在此观览胜景,痛饮而醉吧,或许离别的筵宴也是在这里举行的,故而诗从“黄鹤楼”起。“黄鹤”之名,来自于仙人乘鹤而去,或许在李白心中,他最仰慕的“孟夫子”也如同神仙一般,就此飘然而远。“三月”为纪别之日,但诗人偏要加上“烟花”二字,以述其时风景无限,生机蓬勃,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句,编撰《唐诗三百首》的孙洙赞誉为“千古丽句”,非为无因。由此可见孟浩然此去并非穷山恶水,所经也无坎坷险阻,乘舟沿江而下,去往那天下闻名的胜地扬州,李白内心也是为“故人”高兴的。

“西辞”是向东,“下”是沿水而行,故此第三句即接“孤帆远影”,顺畅自然。诗人远望着船帆缥缈而去,直到融入碧空之中,再也看不见了,仍然不肯收回自己的目光,则不言伤别,但留恋不舍之意、真挚感人之情,就此毕见。再说长江蜿蜒,直向天际,既是目见之景,也暗喻自己的相思、友情如同江水一般绵绵无尽。以此为结,便见余味隽永,可反复咀嚼。

【李白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2】

这首七绝句,抒写了送别时对朋友无限依恋的感情,是李白的名作之一,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(732)前后。诗中第一句点明送别的地点,说友谊深厚的老朋友要走了,而且是在同游的胜地分手的,隐约吐露出一片惋惜之意。第二句写在春光绚丽、百花斗艳的时节,老朋友要去的是繁华的都市——扬州。这里暗含着对朋友的羡慕。第三、四句绘出了一幅鲜明的送友惜别图画:一边是孤舟远航,越去越远;一边是翘首久立,不忍回归。这些情景交融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感情。

【李白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3】

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春,李白正游历于汉口一带,恰逢落第而归的孟浩然要东游吴越,李白为之送行。而两位风流潇洒的伟大诗人之间的离别,无疑是一种诗意的离别。李白作为一位浪漫诗人,在写下本诗时自然充满浓郁的畅想。本诗为送别诗的经典名篇。诗人把对友人无限眷恋难舍难离的惜别深情,借孤帆渐渐在碧空消失,唯见长江水在天际流的场景,含蓄生动地表现出来,情景交融,余味不尽,给人无限的美感享受。广陵,今江苏扬州市。

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——黄鹤楼。唐代黄鹤楼处于武昌西黄鹤矶上,踞山临江,得形势之要,登楼八面来风,凭栏可极目千里,素有“天下江山第一楼”的美誉。登临送客,诗人自然诗兴大发,文思泉涌。友人要走了,还是在曾经共游的胜地分手,诗人心中的惋惜、不舍之情自是不用言说。

次句写明送别的时间——阳春三月和友人的去处——扬州。诗人在“三月”前加上“烟花”二字,将送别的环境描绘得诗意十足,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、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,而且也透露了开元盛世的时代气氛。“下扬州”之扬州,更是当时最繁华的都会。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,老朋友要去那繁华的大都市扬州,诗人不禁心生羡慕。

但最妙的还是后两句以景写离情,表现了老朋友离去之后诗人的惆怅。诗人伫立江边,目送孤帆远去。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,翘首凝望的诗人才注意到“唯见长江天际流”,足可见他目送时间之长。这两句实写的是眼前景象,可是谁又能说这是单纯地写景呢?诗人对老朋友的一片深情,还有无限的向往之情,不正像这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?

寓离情于写景中,以景物写出离愁,是本诗的最大特色。诗人将当时的所见所闻、所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全诗文字绮丽,意境优美,为千古丽句。

【李白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4】

开元十三年(725),李白离开故乡四川沿江而下,游历各地,在襄阳时,他拜访了隐居鹿门山庄中的孟浩然,两人志趣相投,遂成为至交。开元十八年(730),李白听到孟浩然要去广陵的消息,于是便约孟浩然在黄鹤楼见面。几天后,孟浩然乘船去了扬州,李白亲自到江边送别,看着朋友帆船远去,心中有所感怀,便写下了这首诗。

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,但是其中少了凄凉惜别等情绪,也没有像王维送元二使安西》中对朋友深切的关怀,这首诗的离别却充满了诗情画意,为什么会这样呢?从诗人的经历来看,诗人当时刚刚离开四川时间不长,所以,他眼中的世界到处都是充满希望的、生机勃勃的,而孟浩然此去的是当时非常繁华的扬州,李白向往扬州,认为去那里一定是非常快乐的事情,所以,诗人心中没有悲痛欲绝,反倒认为朋友此行一定是一段愉快的旅程。

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”,这里点明了诗人和孟浩然分别的地点以及孟浩然要去的地方,开门见山,直入主题,简单明了。“烟花”二字,既点明了分别的季节是在烟花三月,同时这两个字让人联想到春风和煦,花儿争芳斗艳的绚烂场景,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愉悦,也暗含对扬州的向往。这两句意境优美,文字凝练精美。

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惟见长江天际流”,这两句写到诗人远望朋友行船远去的场景,虽然孟浩然的行船已经走了很远了,逐渐看不见了,但是,诗人始终站立在江边远望着朋友。“孤帆远影”终于流露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深情。但是最后一句“唯见长江天际流”,诗人看着长江水好像在天际间奔流,诗人内心也像滔滔江水一样,心潮澎湃,一时无法平静。诗人望着苍茫的长江水,内心有对朋友的留恋,同时也含对扬州的向往。诗人笔下的长江景色旷远辽阔,意境宏阔,充满了诗意。

这首七绝意蕴深远,语言唯美,充满诗情画意。

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原文翻译赏析视频-李白-七言绝句-唐诗三百首

【J后人点评】

陆游: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云: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,非江行久不能知也。(《入蜀记》卷二)

文章标题: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原文翻译赏析视频-李白-七言绝句-唐诗三百首

链接地址:http://www.chinayantai.net/libai/tsy/2261.html

上一篇:《凉州词》原文翻译赏析视频-王翰-七言绝句-唐诗三百首

下一篇:《早发白帝城/下江陵》原文翻译赏析视频-李白-七言绝句-唐诗三百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