侠客行

首页 > 李白古诗 > 五言古诗 > 时间:2022-06-02 10:25 作者:李白

侠客行》 古诗全文

赵客缦胡缨,吴钩霜雪明。

银鞍照白马,飒沓如流星。

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。

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。

闲过信陵饮,脱剑膝前横。

将炙啖朱亥,持觞劝侯嬴。

三杯吐然诺,五岳倒为轻。

眼花耳热后,意气素霓生。

救赵挥金槌,邯郸先震惊。

二壮士,烜赫大梁城。

纵死侠骨香,不惭世上英。

谁能书阁下,白首太玄经。

 

参考资料:侠客行-百度百科 侠客行-百度汉语

侠客行

侠客行》译文及注释

译文一:

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,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。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,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。

十步之内,稳杀一人,千里关隘,不可留行。完事以后,拂衣而去,不露一点声,深藏身名。

有时空闲,步过信陵郡,来点酒饮,脱剑横在膝前。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,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。

三杯下肚,一诺千金,义气重于五岳。酒后眼花耳热,意气勃勃劲生,气吞虹霓。

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,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。朱亥与侯嬴真千万古二壮士,声名煊赫大梁城。

身为侠客纵死侠骨也留香,不愧为一世英豪。谁能学杨雄那个儒生,终身在书閤上,头发白了,还在书写《太玄经》。

侠客行

译文二:

燕赵一带多出侠士,他们身佩宝刀,骑白马,利剑明亮逼人,白马疾飞像天上的流星。

侠士的宝剑锋利无比,剑术高超,所向无敌,在十步之内就能结束别人的性命;侠士身下的白马日行千里,千里漫长的路途也阻挡不住他们前进飞驰的脚步。

然而,他们不愿示恩于人,让人感恩戴德,等事情办完之后,他们便拂身而去,隐姓埋名,远离红尘,浪迹天涯。这些侠士闲时来到信陵君门上饮宴,膝前横剑,志气威猛。

七国争雄的战国时期,信陵君礼贤下士,广纳门客,朱亥和侯赢都曾受到信陵君的知遇和厚待。信陵君爱士、重士、敬士,与朱亥和侯赢啖肉共食,举杯同饮。朱侯二人豪爽重义,适逢知己,三杯酒觞之间,便立定了为信陵君效命,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。

他们二人的豪爽和一诺千金,感动了时人,感动了苍天,天空中呈现了白虹。朱亥槌杀晋鄙,壮举雄风,一时震动了赵国邯郸。朱侯的豪侠精神,千古传诵,万古不朽,他们的侠肝义胆、铮铮铁骨将永远垂照大梁都城。万年之后,究竟谁能彪炳史册、垂名千古呢?难道是老于《太玄经》的扬雄这样的儒生吗?

《侠客行》赏析

《侠客行》为古乐府辞,大多是对任侠行为的描写。而李白的所有诗中就这首《侠客行》写的潇洒洒脱,李白的这首诗,通过对秦围邯郸、魏军驰援这一事件的简笔勾勒,表现并且赞颂了赵客,朱亥、侯嬴任侠仗义的优秀品质,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,艺术上却高出前人。全诗可分三段。

侠客行

第一段从开篇到“持觞劝侯嬴”,主要写赵客。“缦胡缨”,写其装束。《庄子·说剑》篇曾记载了一群赵国的剑士,说他们一个个“蓬头、突鬓、垂冠、缦胡之缨”。这里借“缦胡缨”(胡地产的粗糙冠带。缦,无文彩之意)来形容赵国这位侠客不修边幅、形质粗犷,以见其行侠之独特风采。接着,作者又分写赵客的兵器和坐骑。“吴钩”,吴地所出的弯刃刀。“飒沓”,纷繁貌,这里应指马蹄声。吴钩如霜似雪,明亮锐利;白马银鞍,相互辉映;马奔跑起来,宛如流星飞逝。“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”,突现了赵客锐不可当的威猛气势。“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”,则表现了不为世用、不求人知的大侠风度。“闲过信陵饮,脱剑膝前横。将炙啖朱亥,持觞劝侯嬴”几句,看似闲笔,实则极关重要:其一,借赵客与信陵君、侯嬴、朱亥的交往,暗示出他身负特殊使命——国都被围,前来求援;其二,引出信陵君和朱、侯这些与下面“救赵”有直接关系的人物,从而将描写重点由赵客转移到朱、侯身上。其三,明写赵客,暗中却为下文朱、侯的精神气质作铺垫。先说“闲过”,继说“脱剑膝前横”,接着请朱亥、侯嬴吃肉、喝酒(炙,烤肉;啖,请人吃;觞,大酒杯),并且不是一般的请,而是拿着大块烤肉,举着大号酒杯力请硬劝。所有这些,充分展现出赵客倜傥不群的豪侠风度,而这,正是他赢得信陵君和朱、侯二人信任的根本所在。试想,赵客能以这样的举止赢得朱、侯的信任,那么,朱、侯二人的品质不就不言自明了吗?。

第二段,从“三杯吐然诺”到“烜赫大梁城”,全力写朱、侯二人。“三杯”四句说,朱、侯二人深感赵客的情义,三杯酒下肚,便痛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请求,在酒酣耳热之际,满腔意气宛如垂天之白虹(素霓)。对他们来说,不要金银珠宝,无须山珍海味,只要情意相投,即使把五岳翻转过来也算不了什么。

救赵挥金槌,邯郸先震惊”,正面描写救赵事件。据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记载,侯嬴原为大梁守门者,而朱亥则是一个屠者,他们主要是有感于信陵君(魏公子无忌,以礼贤下士而闻名)的礼遇,前去救赵的;整个过程是:先由侯嬴设计,窃出魏王调拨军队用的虎符,接着由信陵君带着朱亥前往在邯郸附近驻军观望的魏军军营,拿出虎符让魏军统帅晋鄙发兵,但晋鄙怀疑虎符有假,不肯照办,在这种情况下,朱亥才用四十斤铁锥击杀了晋鄙,然后挥军而下,解了邯郸之围。如此复杂的事件,被作者删繁就简,抓取关键,先用“挥金槌”三字点明事件本身,继以“先震惊”三字渲染其威力,从而大大突出了朱亥的勇猛。

千秋二壮士,烜赫大梁城”,是对上文的有力总结,也是对侯、朱二人的热烈赞颂,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那种不同凡响的侠士生活的向往之情。

最后四句是第三段,也是本诗的结论。作者认为:像赵客、侯嬴、朱亥这样的豪侠之士,即使死了,其精神也会香飘万代,他们那重然诺、轻死生、仗义报恩、赴人急难的侠风义举,可以和世上任何一位英雄相匹敌而毫无愧色。面对如此富有英雄色彩的生活,又有谁能稳坐在书橱下面,一辈子诵读像杨雄《太玄经》那样诘屈聱牙的先圣经典呢?。

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李白生活理想的一个重要方面——任侠,而这样一种理想,又是和初,盛唐那蓬勃的国势以及任侠之风的盛行分不开的、了解这些情况,有助于我们对李白思想、性格和诗风的理解,同时,通过对他这类诗篇的阅读,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他所处的那样一个时代。。

《侠客行》鉴赏

李白这一首《侠客行》古风,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,对拯危济难、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。

前八句描绘赵地侠客的形象与行为。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、兵刃、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。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。

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,从游侠的服饰开始写:“赵客缦胡缨,吴钩霜雪明。银鞍照白马,飒沓如流星。”仅二十个字,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,但侠客的气势、风貌,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了。“缦胡”的“”,“霜雪明”的”吴钩”,“飒沓如流星”的“白马”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,不仅具有典型性,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、慷慨之气,把物都写活了。乱发突鬓,身佩弯刀,白马银鞍,扬鞭疾骋,这是一幅粗犷英武的侠客肖像画。“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”用《庄子》典故,夸剑之锋利,诗未言杀何等样人,不过所谓侠客,总是杀不义之人,为人报仇之类。“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”是侠客解人之难不求回报的节操。这几句高度概括了侠客排忧解难、不图名利、尚义气、重承诺的高尚人格。

在渲染侠客精神后,“闲过”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,将侠客与战国时期信陵君这样的“明主”联系起来。引入信陵君和侯嬴、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,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。侠客得以结识明主,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,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。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“申管晏之谈,谋帝王之术,奋其智能,愿为辅弼,使寰区大定,海县靖一”的政治抱负。

接着十句写信陵君救赵用两位侠客的故事。写信陵君款待侯嬴和朱亥,两位侠客为信陵君的大义和感情所感动,意气慷慨激昂如白虹贯日,许下比五岳还重的诺言。赞扬朱亥挥锤击杀晋鄙而震惊赵国,虽然侯嬴和朱亥都死去,但在魏都留下盛大声名,侠骨传香,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,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,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,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。不愧为当世英雄。

诗人不仅在热烈地颂唱侯嬴和朱亥“二壮士”,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《太玄经》的扬雄辈,无情地加以蔑视:“谁能书阁下,白首《太玄经》?”末二句以扬雄反衬侠客精神的崇高和伟大。

侠客行

前人有曰:借他人故事,浇自己块垒。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!这首古风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,对拯危济难、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。

我们知道,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,这是与唐代西域交通发达,全国经济日益繁荣,城市商业兴旺的盛唐时代有关,所以,下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而已。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“融胡汉为一体,文武不殊途。”(陈寅恪:《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》)更促成了少年喜剑术、尚任侠的风气。李白少年时代,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,因此,他自幼勤苦读书“观百家”外,“十五好剑术”(《与韩州书》)“高冠佩雄剑”(《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》)甚至,他一生都不离剑的:“抚剑夜吟啸,雄心日千里。”(《赠张相镐》其二)“长剑一杯酒,男儿方寸心。”(《赠崔侍御》)堪称是“文武不殊途”,兼备于李白一身了。那么,诗人李白何以如此爱剑呢?这和他轻财重义,尚任侠分不开。他说;“十五好剑术,遍于诸侯。”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,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,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、快意的事,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。李白这首《侠客行》就是以这任侠意识为旨的。

《侠客行》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,从游侠的服饰开始:“赵客缦胡缨,吴钩霜雪明。银鞍照白马,飒沓如流星。”仅二十个字,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。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、风貌,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。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,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。“缦胡”的“缨’,“霜雪明”的”吴钩”,“飒沓如流星”的“白马”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,不仅具有典型性,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、慷慨之气,把物都写活了。

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:“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。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。”也仅是二十字,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、不图名利、尚义气、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。诗人是以“纵死侠骨香,不惭世上英”的思想,加以歌赞的。事实上,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,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,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,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。

最后,诗人以战国时“窃符救赵夺晋鄙军”中的侯赢、朱亥”二壮士”例,阐明“纵死侠骨香,不惭世上英”之旨。“闲过信陵饮,脱剑膝前横。将炙啖朱亥,持觞劝侯赢。三杯吐然诺,五岳倒为轻。眼花耳热后,意气紫霓生。救赵挥金槌,邯郸先震惊。千秋二壮士,恒赫大梁城。纵死侠骨香,不惭世上英”这“三杯吐然诺,五岳为之轻。眼花耳热后,意气紫霓生。”重然诺,尚意气的任侠,真是“慷慨成素霓,啸咤起清风。”(张华《壮士篇》)的。震撼了大梁城:“千秋二壮士”,是当之而不愧。“不惭世上英”!诗人对“二壮士”叹服不已,情见于词了。

然而,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??“二壮士”,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《太玄经》的扬雄辈,无情地加以蔑视:“谁能书阁下,白首《太玄经》”是为壮夫所不为!

侠客行

《侠客行》诗,虽在歌颂任侠,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,所以把诗人少年的豪情壮志,表现无遗了。

侠客一道,是中国文化自远古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基因。这个文化基因的作用是,对于体制的强权保持一种个人的挑战,无论是真正武力上的,还是思想上的,使得体制的强权无法控制一切,使得这个文化不会完全丧失活力。到了宋代之后,在长期的王权的压制下,这个基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;而到了近代,更是又来了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压制,中国人吃饭、穿衣、一举手、一投足、一动念,都变得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规范,是否有“绅士风度”。因此,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现代中国也是离死不远了。现今的中国人还是非常喜欢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,但如果你真仔细想想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里的侠客,你会发觉那都只不过是一些可爱的小男人和小女人。作为消闲,可爱固然是可爱,但与李白诗中的那种豪侠境界却根本不能相提并论。承平世界,一切都已经由别人安排好了,管理好了,自己消闲就够了;但如果我在前面所说的新的极权世界果真降临,我们恐怕就更需要唤醒远古的基因了:“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。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。”“侠客行”,就算是某一种“眼花耳热后”的梦话吧!

李白《侠客行》一诗虽在礼赞侠客精神,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,所以此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,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表现无遗。

《侠客行》古诗提要及的人物与地名

《侠客行》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,属于乐府《杂曲歌辞》。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游齐州时。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,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,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,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、快意的事,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。李白这首《侠客行》就是在以这任侠意识为尚的背景之下创作的。

在李白这首诗之前,没有以《侠客行》命篇的诗作。同类题材的诗多见于《汉书·游侠传》,以《游侠篇》或《游侠行》为名。李白这首诗用的是乐府体制吟咏传统的游侠题材。李白所吟咏的侠客,是慷慨悲歌、行侠仗义的勇士。李白借这首诗表达了他豪猛的壮志,期望立功边塞的决心。

此诗开头四句从侠客的装束、兵刃、坐骑刻画侠客的形象;第二个四句描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;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、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,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;最后四句表示,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,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,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。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,对拯危济难、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,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。

《侠客行》诗拟晋朝张华《博陵王宫侠曲》二首》,但《游侠行》有所衍变,表现了诗人尚义任侠的个性。通过对侯嬴、朱亥助信陵君夺兵救赵义侠品行的赞颂,表达了诗人以身许国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。诗以精炼的语言,形象的描写,使侠士的感恩重义、为国赴难的情操跃然纸上。结末二句,以反衬之笔,把诗人的抑儒崇侠表现得非常鲜明。李白《行行且游猎篇》的结句“儒生不及游侠人,白首下帷复何益”?与此同旨。

 

《侠客行》由李白古诗网收集,为您整理了关于侠客行的古诗原文、翻译(译文)、赏析(鉴赏)、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,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《侠客行》诗词(诗歌)提供必要的帮助!

文章标题:侠客行

链接地址:http://www.chinayantai.net/libai/shiwen/59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