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别崔著作东征

陈子昂

金天方肃杀,白露始专征。王师非乐战,之子慎佳兵。

海气侵南部,边风扫北平。莫卖卢龙塞,归邀麟阁名。

送别崔著作东征-古诗译文赏析(陈子昂)

【赏析】

这首诗一作《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》,诗前有序,文繁不录。作于万岁通天元年(696)。这一年,由于唐朝将帅对边事处置失宜,契丹孙万荣、李尽忠发动叛乱,攻陷营州(事见《旧唐书•北狄传》和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五)。唐王朝于是年七月以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,以备契丹。契丹辖地在今河北、辽宁一带,在帝都长安之东,故曰东征。崔著作,指崔融,时任著作佐郎,以掌书记身份随武三思出征。

“金天方肃杀,白露始专征”,一开始便点出出征送别的时间。金天,指天。据《礼记•月令》载:“孟秋之月,凉风至,白露降,天子乃命将帅,选士厉兵,简练俊杰,专任有功,以征不义。”所以作者在序中认为,“古者凉风至,白露下,天子命将帅,训甲兵”,意在“外威荒戎,内辑中”。大唐王朝这次东征平叛,选择在这秋气肃杀的时候,正是为了“昭我王师,恭天讨”(本诗《序》)。这两句暗示唐军乃正义之师,以讨伐不义,告捷指日可待。“肃杀”“白露”渲染了送别时的气氛,令人想见当时出征者那种庄重严肃的神情。

“王师非乐战,之子慎佳兵。”战争是残酷的,有流血伤亡,免不了要殃及无辜平民百姓。统治者当垂恤生灵,欲“偃兵天下”(本诗《序》),所以王师不喜战伐,以仁义为本。“之子”,指崔融。“佳兵”,本指精良的军队。《老子》:“夫佳兵,本不祥物,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”这里作者用“慎佳兵”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,少杀戮,以弘扬大唐仁师的美名。两句以歌颂王师为名,实行规谏崔融之实,显得委婉、含蓄。

五、六两句借写河北战场的环境,来歌颂唐军的兵威。梁王大军兵多将广,军容整肃,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,大获全胜。“北平”,郡名,在河北,初唐时称平州。这里指孙、李叛军的巢穴。“海气”“边风”都是带杀气的物象,用“侵”“扫”来形容描摹,令人想到唐军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。

末二句进一步用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,呼应三、四两句。“卢龙塞”,古代是河北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。汉献帝建安十二年(207),曹操北征乌丸,田畴献计,引曹军出卢龙塞,出敌不意,大败乌丸。曹操欲对其行封,畴说:“岂可卖卢龙之塞,以易赏禄哉?”终不受封。(《三国志•魏书•田畴传》)“麟阁”,即麒麟阁。汉武帝曾图画十一名功臣的形貌于其上。后世,麒麟阁遂成为功成名就的象征。作者用这两个典故是有针对性的。武后临朝称制其间,乱启边衅。垂拱三年,凿山开道,袭击生羌、吐蕃,不但造成士卒的痛苦,也给中原和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。作者是反对这种好大喜功的举动的。眼下,孙、李利用契丹人民的怨恨,大举叛乱,攻城略地,贻害河北人民。所以,陈子昂一方面力主平叛,在诗《序》中称赞崔融等出征时“酒中乐酣,拔剑起舞”“气横辽碣,志扫獯戎”的豪气,自己九月也亲随武攸宜出征,参谋帷幕;另一方面,他又反对穷兵黩武,反对将领们为了贪功邀赏,讨得武后的欢心而扩大战事,希望他们能像田畴那样淡于功名利禄,以国家大义为重。这两句写出了作者的担忧,希望友人能在这方面做出表率,见出对友人的一片诚挚之心。出语坚决,正气凛然,读来撼动人心。

全诗质朴自然,写景议论无雕琢、造作之病。元代方回评云:“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,一扫南北绮靡,殊不知律诗极佳。”(《瀛奎律髓》)

(吴汝煜范明道)

文章标题:送别崔著作东征-古诗译文赏析(陈子昂)

链接地址:http://www.chinayantai.net/libai/shangxi/10528.html

上一篇:送魏大从军-古诗译文赏析(陈子昂)

下一篇:度荆门望楚-古诗译文赏析(陈子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