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中览古

首页 > 李白古诗 > 七言绝句 > 时间:2022-05-29 09:08 作者:李白

越中览古 古诗全文

越王勾践破吴归,义士还乡尽锦衣。

宫女如花满殿,只今惟有鹧鸪飞。

参考资料:越中览古-百度百科 越中览古-百度汉语

越中览古

越中览古【注释】

①吴王夫差破越,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以图报吴。周敬王三十八年(前482)及周元王三年(前473),勾践两次袭吴,灭之。事见《史记吴太伯世家》及《越王勾践世家》。

②义士:犹言战士。

③鹧鸪:鸟名,常向日而飞,彩翼斑斓。

越中览古

越中览古【题解】

越中,指会稽。此诗与《苏台览古》为南游吴越时先后之作。其立意略同,但写法有别。此诗前三句极写昔日之盛,未以一句轻轻勾煞,形成今昔强烈对比,所谓以四两拨千斤者也。作于开元十四年(726)游会稽时。或为天宝六载南游越中所作。李评云:“前三句极写其盛,末一句始用转笔以写其衰,格法奇矫。”(《诗法易简录》)七绝以第三句作转,末句收束,是为常格。此诗以末句兜转作结,所以“格法奇矫”。

《越中览古》翻译译文

翻译译文一:

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凯旋,六千义士都衣锦封官。

当初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,而今只有鹧鸪飞落在断壁残垣。

越中览古

翻译译文二:

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,战士们都衣锦还乡。

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,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。

词句注释:

⑴越中:指会稽,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。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。

⑵勾践破吴:春时期吴、越两国争霸。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,被吴王夫差打败,回到国内,卧薪尝胆,誓报此仇。公元前473年,他果然把吴国灭了。

⑶还家:一作“还乡”。锦衣:华丽的衣服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绣夜行,谁知之者?”后来演化成“衣锦还乡”一语。

⑷春殿:宫殿。

⑸鹧鸪:鸟名。形似母鸡,头如鹑,胸有白圆点如珍珠,背毛有紫赤浪纹。叫声凄厉,音如“行不得也哥哥”。

《越中览古》赏析

这是一首怀古之作。诗歌不是历史小说,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,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。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,而是在吴败越胜,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。

越中览古

首句点明题意,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。在吴越兴亡史中,以越王“十年生聚”卧薪尝胆的事件最为著名。诗中却没有去追述这个为人热衷的题材,而是换了一个角度,以“”统领全诗,来写灭吴后班师回朝的越王及其将士。接下一句是对回师那个欢悦气氛的描绘。诗中只抓住一点,写了战士的锦衣还故乡,可留给人们想象的却是一个浩大的,热闹非凡的场面:旌旗如林,锣鼓喧天,勾践置酒文台之上,大宴群臣,满脸得意而又显赫的光辉。举城到处可见受了赏赐,脱去铠甲,穿着锦衣的战士,二十年的耻辱,一朝终于洗净,胜利的欢欣与胜利的沉醉同时流露出来。一个“尽”字,便暗示了越王以后的生活图景。果然,王宫里开始回荡起歌功颂德的乐曲伴以柔曼的舞姿,越王左右美女如云,缤纷落绎,享不尽的荣华富贵。

二、三两句是诗人在越国历史画卷中有意摄取的两个镜头,浓缩了越国称霸一方后的繁盛、威风,其中更有深味可嚼。昔日,吴败越后,越王采纳大夫文种的建议,把苎萝山女子西施献于吴王,于是迷恋声色的吴王沉溺其中,不能自拔,终日轻歌曼舞,纵情享乐,对世仇越国不再防范,使得越军趁势攻入,最后亡国自尽。吴国灭亡的道理越王哪里不知,可他如今走的又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?当年忍辱负重,卧薪尝胆,食不加肉,衣不纹饰,精励图治的英雄本色,随着良辰美景,江山在握都丢得干干净净了。那么这样的繁盛又会存在多久呢?至于越国的命运,诗人不去写了,一切道理已尽在不言之中,而是急转一笔,写了眼前的景色: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,旁若无人的飞来飞去,好不寂寞凄凉。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,盛衰的无常,以慨叹出之。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,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,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。

越中览古

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,通过具体的景物,作了鲜明的对比,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。一般地说,直接描写某种环境,是比较难于突出的,而通过对比,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。所以,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,就更觉凄凉之可叹。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,对照极为强烈,前面写得愈着力,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。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,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。一般的七绝,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,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,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,就显得格外有力量,有神采。这种写法,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,是难以挥洒自如的。

李白另有一首怀古诗《苏台览古》。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,主题相同,题材近似,但越中一首,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,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,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,转出主意。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,以暗示昔日之繁华,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,见出今昔盛衰之感,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。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。

《越中览古》简析

此诗当是唐玄宗开元十四年(726年)李白游览越中(唐越州,治所在今浙江绍兴)时所作。作为一首怀古诗,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。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,卧薪尝胆,积蓄精力,一举灭吴。这首怀古诗首句即写此事。

二、三两句紧承首句,竭力渲染越国君臣上下战胜归来后得意忘形的情状。一方面,“义士还家尽锦衣”,表明士卒们因凯旋而得到赏赐和荣耀,脱去铁甲,穿上锦衣,回家享乐;另一方面,“宫女如花满春殿”,说明越王已经志得意满,沉醉于如花的美女之中。从兵士到君王,从殿外到殿内,从衣着、神态到内心世界,都充满一种欢乐、热闹、骄矜的氛围,呈现出繁华无比的景象。不料诗人写到这里,却掉笔陡转:“只今惟有鹧鸪飞。”同是这个地方,昔时何等繁盛!今日何等荒凉!今昔对照,形成感觉上的巨大反差,给人以骄淫必败、乐极生悲的深刻启迪,从而极大地深化了全诗的主题。

这首诗前三句写盛,末一句写衰,用末一句结前三句,与一般绝句的章法不同,具有独创性。

《越中览古》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与地名

《越中览古》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。此诗作于开元十四年(726),时李白东涉溟海,游览越中(今浙江绍兴),怀古而作。

越中览古

《越中览古》首句点明题意,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;二、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、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;结句突然一转,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。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,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。七绝多以第三句转,第四句结,此诗前三句一气直下,极力渲染越王昔日繁茂;末句突作转折,跌入今日之荒凉冷落,其格独创,语冷节促,盛衰之感倍烈。后人赏此诗,多着眼于斯。

越中:泛指今浙江绍兴市及周围地区。李白有《越中秋怀》、《送友人寻越中山水》、《越中览古》。

 

《越中览古》由李白古诗网收集,为您整理了关于越中览古的古诗原文、翻译(译文)、赏析(鉴赏)、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,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《越中览古》诗词(诗歌)提供必要的帮助!

文章标题:越中览古

链接地址:http://www.chinayantai.net/libai/shiwen/726.html